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2-11-12 来源:周浦医院 浏览次数: 次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目录 1、上消化道出血 2、胰腺炎 3、肝性脑病 4、肝硬化 5、消化性溃疡 (一)上消化道出血 一、疾病简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短期内失血量>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病情严重者,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二、健康教育: 1、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会给治疗带来困难。这是因为在忧郁时,胃粘膜缺血苍白,分泌减少,胃运动减弱;兴奋时,胃粘膜充血,分泌增加,胃运动增强。两者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故嘱病人一定要情绪平稳、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大出血时,嘱咐病人禁食禁饮;出血停止后,暂进流质清淡饮食,逐渐过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食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品、硬食、饮料,如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等,牛奶和豆浆中所含的钙和蛋白能刺激胃酸分泌,故不能多饮。有溃疡病者,饮食应少量多餐,不宜空服某些刺激性药物。生活要有规律。 3、生活指导: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床单元整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4、用药指导: 嘱病人按时足量服药,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分清服药时间,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忌空腹服用。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二)胰腺炎 一、疾病简介: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表现为持续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以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单纯水肿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大多可以痊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凶险,病程长,一旦确定,宜尽早手术。 二、病因: 1、胆道疾病; 2、胰管梗阻; 3、3)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 4、酗酒与暴饮暴食; 5、感染等。 三、饮食: 胰腺炎急性期需禁食1-3日,向病人解释禁食的重要性。病情稳定,可酌情进少量少油流质饮食,应限制脂肪食物,以后根据病情逐步增加饮食量,但需规律进食,少食多餐。 四、技巧的掌握: 1、为了排除具有毒性的渗液和排出胰腺及其周围继发的坏死组织而采用胃肠减压。勿随意拔去引流管,并防止管子扭曲和受压。 2、病人卧床时间长,应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以减轻局部因长期受压而缺血,并活动双下肢,预防褥疮和下肢静脉栓塞。 3、掌握有效咳嗽和作深呼吸的方法并能演示。 五、用药指导: 为了减少胃酸分泌和胰液分泌,常用抗乙酰胆硷药物,如阿托品,制酸药如甲氰咪胍,使碳酸氢钠合成减少,降低胰管压力,减少胰液分泌的作用。严重腹痛遵医嘱可用杜冷丁,或与阿托品合并使用(急腹症除外)。 六、康复指导 1、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睡眠。 2、保持心情愉快,尽可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3、认识和重视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和酗酒的危害性。 4、平时应食用少油无刺激易消化食谱,防止疾病复发。 5、有胆道疾患的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6、剧烈疼痛发作时立即就疹。 (三)肝性脑病 一、疾病简介: 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病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二、病因: 1、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或药物所导致的急性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妊娠急性脂肪肝,原发型肝癌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 2、各类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等 三、诱因: 1、出血 2、感染 3、腹腔放液、利尿 4、摄入“过多”蛋白质; 5、药物影响; 6、其他:便秘、腹泻、手术、麻醉等。 四、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止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感染。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与吸收。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4、其他疗法如交叉循环、肝移植等。 5、对症处理: 1)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硷失调,防止低血钾性硷中毒,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2)防止脑水肿,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 3)及时处理出血休克、肝肾综合症和感染。 五、饮食指导: 1、昏迷期间采用流质饮食或静脉滴注葡萄糖 2、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低蛋白或无蛋白,神志转清后逐步增加蛋白质质量 3、有腹水时限制含钠食物的摄入,禁止硷制品 4、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 5、提供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6、有食道静脉曲张者进软食的,避免摄取粗糙食物而引起出血的危险,口服药碾碎了服用 六、健康指导: 患者及家属要掌握有关引起肝性脑病的基本医学知识,防止诱因,定期随访,以避免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家属要学会观察病情变化,性格行为,睡眠等有关精神神经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四)肝硬化 一、疾病简介: 是由各种不同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肝小叶结构损害。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厌食,上腹部饱胀、恶心或呕吐、鼻出血、牙龈出血、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常见体征有肝掌、蜘蛛痣、肝睥肿大,常伴有腹水。 二、病因及诱发因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则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其次有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药物或化学毒物,胆汁淤积、肝脏淤血、肠道感染或炎症、代谢障碍。 三、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昏迷、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 四、休息: 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可参加轻工作、但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当肝功能失代偿期时应予卧床休息,腹水取半卧位。 五、饮食指导: 1、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脂肪且易消化饮食。可选用瘦肉、鱼类、牛奶、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米和面类。热量3000|日,蛋白质1-1.5|Kg 2、病情严重或血氨增高的病人,根据病情限制蛋白质。向病人解释因为蛋白质在肠道发生分解,其分解产物从肠道吸收到肝脏,增加胃肠道和肝脏的负担,引起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血氨升高,加重病情 3、忌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辛辣的刺激事物,以防因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而引起大出血 4、腹水病人,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以防止体内水、钠滁留加重腹水。高钠有咸肉、泡菜、酱油、含钠味精、罐头食品等。中钠有蛋类、乳类、番茄汁、饼干等。低钠有水果、鸡、动物肝脏、新鲜蔬菜等。排尿多时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枣子、苹果、番茄等 六、用药指导: 护肝药(利加隆、楼莲胶囊、凯西莱)。利尿药(速尿、氨体舒通、双克、氨苯喋定) 七、康复指导: 1、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 2、保持正确、合理的饮食、注意蛋白质、钠盐、钾的合理补充,严格限制烟和酒 3、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5、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抓,以免感染 6、如出现原发症状加重或呕血、黑便、肝性脑病的前期表现等,应立即就诊。
(五)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系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溃疡。 一、病因: 胃酸胃蛋白酶增多,胃部滁留与胃泌素增多、胆汁返流,幽门螺旋。诱因:吸烟、粗糙食物、酒精、浓咖啡及某些药物,不规则进餐时间,精神激动、情绪紧张、不良的环境因素。 二、治疗原则: 1、减少损害因素 2、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3、抗菌治疗 4、并发症的处理 三、饮食治疗: 1、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一日三餐,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和睡前少吃一些食品。 2、多加咀嚼,避免急食。 3、食物温软,易于消化 4、富于营养,保证热卡。饮食中应以蛋白质与脂肪为主。故以摄入牛奶为宜。 5、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酸的分泌。吸烟者尽快戒烟,不宜喝咖啡及浓茶。 四、用药指导: 1、抗酸剂有中和胃酸、缓解溃疡疼痛的作用,应在饭后1-1 .5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 2、抗胆硷能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654-2,颠茄片等,餐前15-30分钟服用效果最好。 3、雷尼替丁或洛赛克治疗至少4-12周,才能使溃疡愈合。复发性溃疡,需3-6月。 4、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尽量不与胃动力药如吗丁啉服用。 5、服用铋剂类药物如得乐等应1日4次,饭后半小时和睡前服用。服药前、后半小时不要喝牛奶或服用抗酸剂和其他硷性药物。 五、出院指导: 1、掌握饮食、活动、情绪等保健知识。 2、戒烟酒的必要性。 3、避免精神紧张,学习、工作及生活有重要规律,避免过于劳累、防止再发。 4、如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压迫感、恶心、呕血或黑便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对溃疡的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很重要。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目录 1、上消化道出血 2、胰腺炎 3、肝性脑病 4、肝硬化 5、消化性溃疡 (一)上消化道出血 一、疾病简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短期内失血量>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病情严重者,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二、健康教育: 1、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会给治疗带来困难。这是因为在忧郁时,胃粘膜缺血苍白,分泌减少,胃运动减弱;兴奋时,胃粘膜充血,分泌增加,胃运动增强。两者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故嘱病人一定要情绪平稳、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大出血时,嘱咐病人禁食禁饮;出血停止后,暂进流质清淡饮食,逐渐过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食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品、硬食、饮料,如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等,牛奶和豆浆中所含的钙和蛋白能刺激胃酸分泌,故不能多饮。有溃疡病者,饮食应少量多餐,不宜空服某些刺激性药物。生活要有规律。 3、生活指导: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床单元整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4、用药指导: 嘱病人按时足量服药,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分清服药时间,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忌空腹服用。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二)胰腺炎 一、疾病简介: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表现为持续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以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单纯水肿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大多可以痊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凶险,病程长,一旦确定,宜尽早手术。 二、病因: 1、胆道疾病; 2、胰管梗阻; 3、3)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 4、酗酒与暴饮暴食; 5、感染等。 三、饮食: 胰腺炎急性期需禁食1-3日,向病人解释禁食的重要性。病情稳定,可酌情进少量少油流质饮食,应限制脂肪食物,以后根据病情逐步增加饮食量,但需规律进食,少食多餐。 四、技巧的掌握: 1、为了排除具有毒性的渗液和排出胰腺及其周围继发的坏死组织而采用胃肠减压。勿随意拔去引流管,并防止管子扭曲和受压。 2、病人卧床时间长,应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以减轻局部因长期受压而缺血,并活动双下肢,预防褥疮和下肢静脉栓塞。 3、掌握有效咳嗽和作深呼吸的方法并能演示。 五、用药指导: 为了减少胃酸分泌和胰液分泌,常用抗乙酰胆硷药物,如阿托品,制酸药如甲氰咪胍,使碳酸氢钠合成减少,降低胰管压力,减少胰液分泌的作用。严重腹痛遵医嘱可用杜冷丁,或与阿托品合并使用(急腹症除外)。 六、康复指导 1、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睡眠。 2、保持心情愉快,尽可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3、认识和重视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和酗酒的危害性。 4、平时应食用少油无刺激易消化食谱,防止疾病复发。 5、有胆道疾患的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6、剧烈疼痛发作时立即就疹。 (三)肝性脑病 一、疾病简介: 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病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二、病因: 1、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或药物所导致的急性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妊娠急性脂肪肝,原发型肝癌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 2、各类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等 三、诱因: 1、出血 2、感染 3、腹腔放液、利尿 4、摄入“过多”蛋白质; 5、药物影响; 6、其他:便秘、腹泻、手术、麻醉等。 四、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止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感染。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与吸收。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4、其他疗法如交叉循环、肝移植等。 5、对症处理: 1)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硷失调,防止低血钾性硷中毒,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2)防止脑水肿,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 3)及时处理出血休克、肝肾综合症和感染。 五、饮食指导: 1、昏迷期间采用流质饮食或静脉滴注葡萄糖 2、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低蛋白或无蛋白,神志转清后逐步增加蛋白质质量 3、有腹水时限制含钠食物的摄入,禁止硷制品 4、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 5、提供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6、有食道静脉曲张者进软食的,避免摄取粗糙食物而引起出血的危险,口服药碾碎了服用 六、健康指导: 患者及家属要掌握有关引起肝性脑病的基本医学知识,防止诱因,定期随访,以避免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家属要学会观察病情变化,性格行为,睡眠等有关精神神经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四)肝硬化 一、疾病简介: 是由各种不同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肝小叶结构损害。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厌食,上腹部饱胀、恶心或呕吐、鼻出血、牙龈出血、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常见体征有肝掌、蜘蛛痣、肝睥肿大,常伴有腹水。 二、病因及诱发因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则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其次有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药物或化学毒物,胆汁淤积、肝脏淤血、肠道感染或炎症、代谢障碍。 三、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昏迷、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 四、休息: 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可参加轻工作、但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当肝功能失代偿期时应予卧床休息,腹水取半卧位。 五、饮食指导: 1、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脂肪且易消化饮食。可选用瘦肉、鱼类、牛奶、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米和面类。热量3000|日,蛋白质1-1.5|Kg 2、病情严重或血氨增高的病人,根据病情限制蛋白质。向病人解释因为蛋白质在肠道发生分解,其分解产物从肠道吸收到肝脏,增加胃肠道和肝脏的负担,引起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血氨升高,加重病情 3、忌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辛辣的刺激事物,以防因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而引起大出血 4、腹水病人,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以防止体内水、钠滁留加重腹水。高钠有咸肉、泡菜、酱油、含钠味精、罐头食品等。中钠有蛋类、乳类、番茄汁、饼干等。低钠有水果、鸡、动物肝脏、新鲜蔬菜等。排尿多时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枣子、苹果、番茄等 六、用药指导: 护肝药(利加隆、楼莲胶囊、凯西莱)。利尿药(速尿、氨体舒通、双克、氨苯喋定) 七、康复指导: 1、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 2、保持正确、合理的饮食、注意蛋白质、钠盐、钾的合理补充,严格限制烟和酒 3、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5、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抓,以免感染 6、如出现原发症状加重或呕血、黑便、肝性脑病的前期表现等,应立即就诊。
(五)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系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溃疡。 一、病因: 胃酸胃蛋白酶增多,胃部滁留与胃泌素增多、胆汁返流,幽门螺旋。诱因:吸烟、粗糙食物、酒精、浓咖啡及某些药物,不规则进餐时间,精神激动、情绪紧张、不良的环境因素。 二、治疗原则: 1、减少损害因素 2、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3、抗菌治疗 4、并发症的处理 三、饮食治疗: 1、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一日三餐,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和睡前少吃一些食品。 2、多加咀嚼,避免急食。 3、食物温软,易于消化 4、富于营养,保证热卡。饮食中应以蛋白质与脂肪为主。故以摄入牛奶为宜。 5、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酸的分泌。吸烟者尽快戒烟,不宜喝咖啡及浓茶。 四、用药指导: 1、抗酸剂有中和胃酸、缓解溃疡疼痛的作用,应在饭后1-1 .5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 2、抗胆硷能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654-2,颠茄片等,餐前15-30分钟服用效果最好。 3、雷尼替丁或洛赛克治疗至少4-12周,才能使溃疡愈合。复发性溃疡,需3-6月。 4、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尽量不与胃动力药如吗丁啉服用。 5、服用铋剂类药物如得乐等应1日4次,饭后半小时和睡前服用。服药前、后半小时不要喝牛奶或服用抗酸剂和其他硷性药物。 五、出院指导: 1、掌握饮食、活动、情绪等保健知识。 2、戒烟酒的必要性。 3、避免精神紧张,学习、工作及生活有重要规律,避免过于劳累、防止再发。 4、如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压迫感、恶心、呕血或黑便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对溃疡的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很重要。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目录 1、上消化道出血 2、胰腺炎 3、肝性脑病 4、肝硬化 5、消化性溃疡 (一)上消化道出血 一、疾病简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短期内失血量>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病情严重者,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二、健康教育: 1、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会给治疗带来困难。这是因为在忧郁时,胃粘膜缺血苍白,分泌减少,胃运动减弱;兴奋时,胃粘膜充血,分泌增加,胃运动增强。两者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故嘱病人一定要情绪平稳、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大出血时,嘱咐病人禁食禁饮;出血停止后,暂进流质清淡饮食,逐渐过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食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品、硬食、饮料,如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等,牛奶和豆浆中所含的钙和蛋白能刺激胃酸分泌,故不能多饮。有溃疡病者,饮食应少量多餐,不宜空服某些刺激性药物。生活要有规律。 3、生活指导: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床单元整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4、用药指导: 嘱病人按时足量服药,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分清服药时间,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忌空腹服用。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二)胰腺炎 一、疾病简介: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表现为持续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以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单纯水肿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大多可以痊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凶险,病程长,一旦确定,宜尽早手术。 二、病因: 1、胆道疾病; 2、胰管梗阻; 3、3)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 4、酗酒与暴饮暴食; 5、感染等。 三、饮食: 胰腺炎急性期需禁食1-3日,向病人解释禁食的重要性。病情稳定,可酌情进少量少油流质饮食,应限制脂肪食物,以后根据病情逐步增加饮食量,但需规律进食,少食多餐。 四、技巧的掌握: 1、为了排除具有毒性的渗液和排出胰腺及其周围继发的坏死组织而采用胃肠减压。勿随意拔去引流管,并防止管子扭曲和受压。 2、病人卧床时间长,应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以减轻局部因长期受压而缺血,并活动双下肢,预防褥疮和下肢静脉栓塞。 3、掌握有效咳嗽和作深呼吸的方法并能演示。 五、用药指导: 为了减少胃酸分泌和胰液分泌,常用抗乙酰胆硷药物,如阿托品,制酸药如甲氰咪胍,使碳酸氢钠合成减少,降低胰管压力,减少胰液分泌的作用。严重腹痛遵医嘱可用杜冷丁,或与阿托品合并使用(急腹症除外)。 六、康复指导 1、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睡眠。 2、保持心情愉快,尽可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3、认识和重视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和酗酒的危害性。 4、平时应食用少油无刺激易消化食谱,防止疾病复发。 5、有胆道疾患的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6、剧烈疼痛发作时立即就疹。 (三)肝性脑病 一、疾病简介: 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病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二、病因: 1、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或药物所导致的急性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妊娠急性脂肪肝,原发型肝癌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 2、各类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等 三、诱因: 1、出血 2、感染 3、腹腔放液、利尿 4、摄入“过多”蛋白质; 5、药物影响; 6、其他:便秘、腹泻、手术、麻醉等。 四、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止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感染。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与吸收。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4、其他疗法如交叉循环、肝移植等。 5、对症处理: 1)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硷失调,防止低血钾性硷中毒,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2)防止脑水肿,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 3)及时处理出血休克、肝肾综合症和感染。 五、饮食指导: 1、昏迷期间采用流质饮食或静脉滴注葡萄糖 2、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低蛋白或无蛋白,神志转清后逐步增加蛋白质质量 3、有腹水时限制含钠食物的摄入,禁止硷制品 4、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 5、提供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6、有食道静脉曲张者进软食的,避免摄取粗糙食物而引起出血的危险,口服药碾碎了服用 六、健康指导: 患者及家属要掌握有关引起肝性脑病的基本医学知识,防止诱因,定期随访,以避免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家属要学会观察病情变化,性格行为,睡眠等有关精神神经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四)肝硬化 一、疾病简介: 是由各种不同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肝小叶结构损害。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厌食,上腹部饱胀、恶心或呕吐、鼻出血、牙龈出血、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常见体征有肝掌、蜘蛛痣、肝睥肿大,常伴有腹水。 二、病因及诱发因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则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其次有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药物或化学毒物,胆汁淤积、肝脏淤血、肠道感染或炎症、代谢障碍。 三、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昏迷、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 四、休息: 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可参加轻工作、但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当肝功能失代偿期时应予卧床休息,腹水取半卧位。 五、饮食指导: 1、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脂肪且易消化饮食。可选用瘦肉、鱼类、牛奶、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米和面类。热量3000|日,蛋白质1-1.5|Kg 2、病情严重或血氨增高的病人,根据病情限制蛋白质。向病人解释因为蛋白质在肠道发生分解,其分解产物从肠道吸收到肝脏,增加胃肠道和肝脏的负担,引起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血氨升高,加重病情 3、忌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辛辣的刺激事物,以防因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而引起大出血 4、腹水病人,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以防止体内水、钠滁留加重腹水。高钠有咸肉、泡菜、酱油、含钠味精、罐头食品等。中钠有蛋类、乳类、番茄汁、饼干等。低钠有水果、鸡、动物肝脏、新鲜蔬菜等。排尿多时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枣子、苹果、番茄等 六、用药指导: 护肝药(利加隆、楼莲胶囊、凯西莱)。利尿药(速尿、氨体舒通、双克、氨苯喋定) 七、康复指导: 1、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 2、保持正确、合理的饮食、注意蛋白质、钠盐、钾的合理补充,严格限制烟和酒 3、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5、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抓,以免感染 6、如出现原发症状加重或呕血、黑便、肝性脑病的前期表现等,应立即就诊。
(五)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系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溃疡。 一、病因: 胃酸胃蛋白酶增多,胃部滁留与胃泌素增多、胆汁返流,幽门螺旋。诱因:吸烟、粗糙食物、酒精、浓咖啡及某些药物,不规则进餐时间,精神激动、情绪紧张、不良的环境因素。 二、治疗原则: 1、减少损害因素 2、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3、抗菌治疗 4、并发症的处理 三、饮食治疗: 1、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一日三餐,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和睡前少吃一些食品。 2、多加咀嚼,避免急食。 3、食物温软,易于消化 4、富于营养,保证热卡。饮食中应以蛋白质与脂肪为主。故以摄入牛奶为宜。 5、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酸的分泌。吸烟者尽快戒烟,不宜喝咖啡及浓茶。 四、用药指导: 1、抗酸剂有中和胃酸、缓解溃疡疼痛的作用,应在饭后1-1 .5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 2、抗胆硷能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654-2,颠茄片等,餐前15-30分钟服用效果最好。 3、雷尼替丁或洛赛克治疗至少4-12周,才能使溃疡愈合。复发性溃疡,需3-6月。 4、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尽量不与胃动力药如吗丁啉服用。 5、服用铋剂类药物如得乐等应1日4次,饭后半小时和睡前服用。服药前、后半小时不要喝牛奶或服用抗酸剂和其他硷性药物。 五、出院指导: 1、掌握饮食、活动、情绪等保健知识。 2、戒烟酒的必要性。 3、避免精神紧张,学习、工作及生活有重要规律,避免过于劳累、防止再发。 4、如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压迫感、恶心、呕血或黑便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对溃疡的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很重要。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目录 1、上消化道出血 2、胰腺炎 3、肝性脑病 4、肝硬化 5、消化性溃疡 (一)上消化道出血 一、疾病简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短期内失血量>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病情严重者,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二、健康教育: 1、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会给治疗带来困难。这是因为在忧郁时,胃粘膜缺血苍白,分泌减少,胃运动减弱;兴奋时,胃粘膜充血,分泌增加,胃运动增强。两者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故嘱病人一定要情绪平稳、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大出血时,嘱咐病人禁食禁饮;出血停止后,暂进流质清淡饮食,逐渐过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食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品、硬食、饮料,如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等,牛奶和豆浆中所含的钙和蛋白能刺激胃酸分泌,故不能多饮。有溃疡病者,饮食应少量多餐,不宜空服某些刺激性药物。生活要有规律。 3、生活指导: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床单元整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4、用药指导: 嘱病人按时足量服药,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分清服药时间,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忌空腹服用。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二)胰腺炎 一、疾病简介: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表现为持续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以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单纯水肿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大多可以痊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凶险,病程长,一旦确定,宜尽早手术。 二、病因: 1、胆道疾病; 2、胰管梗阻; 3、3)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 4、酗酒与暴饮暴食; 5、感染等。 三、饮食: 胰腺炎急性期需禁食1-3日,向病人解释禁食的重要性。病情稳定,可酌情进少量少油流质饮食,应限制脂肪食物,以后根据病情逐步增加饮食量,但需规律进食,少食多餐。 四、技巧的掌握: 1、为了排除具有毒性的渗液和排出胰腺及其周围继发的坏死组织而采用胃肠减压。勿随意拔去引流管,并防止管子扭曲和受压。 2、病人卧床时间长,应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以减轻局部因长期受压而缺血,并活动双下肢,预防褥疮和下肢静脉栓塞。 3、掌握有效咳嗽和作深呼吸的方法并能演示。 五、用药指导: 为了减少胃酸分泌和胰液分泌,常用抗乙酰胆硷药物,如阿托品,制酸药如甲氰咪胍,使碳酸氢钠合成减少,降低胰管压力,减少胰液分泌的作用。严重腹痛遵医嘱可用杜冷丁,或与阿托品合并使用(急腹症除外)。 六、康复指导 1、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睡眠。 2、保持心情愉快,尽可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3、认识和重视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和酗酒的危害性。 4、平时应食用少油无刺激易消化食谱,防止疾病复发。 5、有胆道疾患的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6、剧烈疼痛发作时立即就疹。 (三)肝性脑病 一、疾病简介: 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病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二、病因: 1、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或药物所导致的急性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妊娠急性脂肪肝,原发型肝癌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 2、各类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等 三、诱因: 1、出血 2、感染 3、腹腔放液、利尿 4、摄入“过多”蛋白质; 5、药物影响; 6、其他:便秘、腹泻、手术、麻醉等。 四、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止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感染。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与吸收。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4、其他疗法如交叉循环、肝移植等。 5、对症处理: 1)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硷失调,防止低血钾性硷中毒,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2)防止脑水肿,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 3)及时处理出血休克、肝肾综合症和感染。 五、饮食指导: 1、昏迷期间采用流质饮食或静脉滴注葡萄糖 2、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低蛋白或无蛋白,神志转清后逐步增加蛋白质质量 3、有腹水时限制含钠食物的摄入,禁止硷制品 4、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 5、提供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6、有食道静脉曲张者进软食的,避免摄取粗糙食物而引起出血的危险,口服药碾碎了服用 六、健康指导: 患者及家属要掌握有关引起肝性脑病的基本医学知识,防止诱因,定期随访,以避免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家属要学会观察病情变化,性格行为,睡眠等有关精神神经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四)肝硬化 一、疾病简介: 是由各种不同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肝小叶结构损害。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厌食,上腹部饱胀、恶心或呕吐、鼻出血、牙龈出血、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常见体征有肝掌、蜘蛛痣、肝睥肿大,常伴有腹水。 二、病因及诱发因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则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其次有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药物或化学毒物,胆汁淤积、肝脏淤血、肠道感染或炎症、代谢障碍。 三、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昏迷、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 四、休息: 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可参加轻工作、但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当肝功能失代偿期时应予卧床休息,腹水取半卧位。 五、饮食指导: 1、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脂肪且易消化饮食。可选用瘦肉、鱼类、牛奶、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米和面类。热量3000|日,蛋白质1-1.5|Kg 2、病情严重或血氨增高的病人,根据病情限制蛋白质。向病人解释因为蛋白质在肠道发生分解,其分解产物从肠道吸收到肝脏,增加胃肠道和肝脏的负担,引起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血氨升高,加重病情 3、忌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辛辣的刺激事物,以防因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而引起大出血 4、腹水病人,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以防止体内水、钠滁留加重腹水。高钠有咸肉、泡菜、酱油、含钠味精、罐头食品等。中钠有蛋类、乳类、番茄汁、饼干等。低钠有水果、鸡、动物肝脏、新鲜蔬菜等。排尿多时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枣子、苹果、番茄等 六、用药指导: 护肝药(利加隆、楼莲胶囊、凯西莱)。利尿药(速尿、氨体舒通、双克、氨苯喋定) 七、康复指导: 1、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 2、保持正确、合理的饮食、注意蛋白质、钠盐、钾的合理补充,严格限制烟和酒 3、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5、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抓,以免感染 6、如出现原发症状加重或呕血、黑便、肝性脑病的前期表现等,应立即就诊。
(五)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系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溃疡。 一、病因: 胃酸胃蛋白酶增多,胃部滁留与胃泌素增多、胆汁返流,幽门螺旋。诱因:吸烟、粗糙食物、酒精、浓咖啡及某些药物,不规则进餐时间,精神激动、情绪紧张、不良的环境因素。 二、治疗原则: 1、减少损害因素 2、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3、抗菌治疗 4、并发症的处理 三、饮食治疗: 1、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一日三餐,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和睡前少吃一些食品。 2、多加咀嚼,避免急食。 3、食物温软,易于消化 4、富于营养,保证热卡。饮食中应以蛋白质与脂肪为主。故以摄入牛奶为宜。 5、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酸的分泌。吸烟者尽快戒烟,不宜喝咖啡及浓茶。 四、用药指导: 1、抗酸剂有中和胃酸、缓解溃疡疼痛的作用,应在饭后1-1 .5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 2、抗胆硷能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654-2,颠茄片等,餐前15-30分钟服用效果最好。 3、雷尼替丁或洛赛克治疗至少4-12周,才能使溃疡愈合。复发性溃疡,需3-6月。 4、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尽量不与胃动力药如吗丁啉服用。 5、服用铋剂类药物如得乐等应1日4次,饭后半小时和睡前服用。服药前、后半小时不要喝牛奶或服用抗酸剂和其他硷性药物。 五、出院指导: 1、掌握饮食、活动、情绪等保健知识。 2、戒烟酒的必要性。 3、避免精神紧张,学习、工作及生活有重要规律,避免过于劳累、防止再发。 4、如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压迫感、恶心、呕血或黑便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对溃疡的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