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首获2013年度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4-10-29 来源:周浦医院 浏览次数: 次
为展示浦东新区科技发展成果,表彰各行业专家对浦东新区科技进步的重要贡献,2014年10月28日下午“2012-2013浦东新区科技奖励大会”在浦东新区行政中心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沈晓明,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继伟,区委副书记冯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唐周绍、区政协主席张俭、副区长丁磊出席会议。表彰大会由孙继伟区长主持,沈晓明书记做重要讲话。 
2013年度共56项各行业科技成果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主要为集成电路装备、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等重大高新产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3项,二等奖43项。一等奖中仅3项为临床医学类科技成果,其中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院长李新明教授主持的《血管内超声联合血清学标志物对冠脉易损斑块早期识别、干预及预后判断的系列研究》荣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编号 2013-PDJB1-10)并上台领奖,是我院首获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最高等级奖项。同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有浦东新区卫计委孙晓明主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副院长。我院副院长李萍研究员主持的《基于FMEA三维等级评分的病种质量评价和手术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荣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编号2013-PDJB2-38)。同次会议中,我院骨科夏胜利博士主持的《插入式微创钢板的研制及一种跟骨关节内骨折新型手术术式的建立》项目作为2012年的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也接受了表彰。 李新明教授致力于缺血性心脏病和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我国早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和血管内超声相关研究的专家之一。其带领团队在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卫计委重点项目、浦东新区行业专项及浦东新区领先人才项目等资助下,聚焦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特别就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基础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进行了深入系列的研究。围绕血管内超声及作为金标准对易损斑块的识别作用,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特征及介入干预后临床结局变化,指导临床医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药物治疗及病情监控。同时,李新明教授团队更加关注急性冠脉综合征这类有不良预后的临床常见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力争更早诊断,及时干预,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李新明教授团队在原研究基础上,引入多项血清学标志物,就血清标志物及心脏影像学早期、超早期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了多项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鼓舞,超早期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成为可能,未来将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李萍作为卫生管理专业的研究员,一直致力于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的研究,创新性地引进了工业工程管理的方法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了改良,运用数学逻辑和模型来描述手术风险的评估和单病种过程质量的评价。该成果开拓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思路、创新了管理的方法,节省了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管理结果量化更加客观。 科技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源动力,我院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不断改革科研机制,推动临床医疗的不断进步,正如本次表彰大会上沈晓明书记所说,作为多项国家战略的承载地,浦东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应该有所作为,必须有所作为。浦东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以创新的思维加快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主体;以改革的办法加快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瓶颈;以细致的服务加快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